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纸条上写下生活中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令你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情。 教师准备: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准备一些相应的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知道感动。 1、启发式谈话,从“感”的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 (1) 师:教了同学们3个月,老师感到很高兴。回首这3个月,老师感到很幸福,因为能当你们的老师,给你们上语文课;老师感到很幸福‘因为有你们的陪伴,相处的日子里,你们给了老师许多的感动,也让老师深有感触。 (2)师:哪位同学听到老师在刚才那段话里重复提到哪个字? 生:“感”字 (师板书:感) (3)鼓励学生用“感”组词。 2、揭示交流主题,从“感”到“感恩”。 (1)交流预设的第一个材料:《给妈妈洗脚》 师: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就特别让老师感动,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中央电视公益广告──表现幼小的孩子给自己的妈妈端水洗脚的视频。) (2)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谈“感恩”。 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这段视频,在你心里想到了哪个由“感”字组成的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学生自由谈感受,师补充板书:恩) (二)感恩父母 交流预设的第二个材料:汶川《护婴母亲》报道、《父亲的背》 (1)教师再次创设情境。 师:莎士比亚说“母爱胜于万爱”。不要说给孩子洗脚,就是要母亲为孩子献出生命,母亲也一定在所不惜。还记得几年前的5·12大地震吗?当大地剧烈地摇晃起来,房屋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有一位汶川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我们一起来看有关的报道(课件出示护婴妈妈的相关报道和《父亲的背》视频观看) (2)鼓励交流。 师:这两个故事的背后,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三) 诗歌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师: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让我们带着对父母深情的感恩。一起来朗诵《感恩父母的爱》(配乐朗诵) (四)感恩同学 交流预设的第三个材料:《10·24人链》 (1)师:如果说父母对我们的爱深沉而无言,那么有一种爱则清晰而率真。困难时,他帮助你;寂寞是,他陪伴你;痛苦时,他安慰你。你知道这是谁吗? 师:人间处处有真爱,生活时时有感动。就在几年前,就在荆州,发生了一件感动了整个中国的事情,谁还记得?指名说。(课件展示10·24的相关报道) (2)启发学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心中真切地感受。 师: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可是见义勇为的“人链”的精神会永远传递下去,所以感动中国把奖项颁给了10·24的大学生群体,如果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还在,如果他们能亲自接受感动中国的颁奖,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师: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我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一定都曾经亲身经历过与同学之间的不少让你们感动的事情。把你们课前写好的资料讲给同学听一听。(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读自己的小故事) (五)感恩老师 交流预设的第三个材料:观看老师们的工作相片及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寄语。 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如果说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那么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课件播放老师们日常工作时的照片) 让学生说说看到老师们忙碌工作的画面或动作并对老师们说说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 (六)感恩社会 师:生存需要空间,发展需要环境。社会给我们生存的空间,优良的环境。除了懂得感恩父母、同学、老师、我们还应该懂得感恩社会其他的各行各业的人。(课件出示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工作的图片) (七)感情升华 填空:学会感恩——感激( ),是你们( )。 (八)履行承诺 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举手握拳做出承诺:(全班同学宣誓) 2、享受感动。 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人心中充满爱,让每个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播放《感恩的心》)
|